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作文

时间:2024-10-18 17:36:21
精选读书笔记作文锦集9篇

精选读书笔记作文锦集9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书笔记不能忘了哦。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笔记作文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书笔记作文 篇1

最近我仔细拜读了吴放老师的《和孩子一起跳舞》。书中作者将自己的教育生活以简洁朴素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故事,书信的形式娓娓道来,读起来倍感亲切。书中介绍的一些方法,有时能轻而易举地解决我遇到的一些困惑。看完此书使我感受到了幼儿教育工作的多姿多彩,同时也使我对幼儿教师这份平凡的职业有了新的认识。

曾经,在我的脑海中无数次闪过这样的想法:幼儿教师是个辛苦而又不被人理解的职业:每天早上七八点到幼儿园开始忙碌,接待家长、组织活动、开会、学习、看午睡……一直忙到了下午四五点钟,有时还要加班布置环境,晚上还要做一些文案工作,做得很苦,做得很累,却有时得不到家长的认同和理解。有些家长甚至会经常抱怨老师没有很好照顾好自己的孩子,有时仅仅是为了孩子的裤子穿反了或者是鞋带没有系好。

但当我仔细阅读了吴放老师的《和孩子一起跳舞》后,我的想法就彻底变化了。换个角度看待问题,我发现其实我们并不是这么辛苦、紧张而又忙碌的工作着,我完全可以让孩子们的所思所想,让孩子们的点滴进步成为我快乐工作的动力。原来,快乐的工作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孩子还是孩子,我还是原来的我,原来痛苦和快乐只是一个想法的转变,只是那么一点点的改变。

当我惊奇的意识到后,我真的发现,我的工作中处处充满着欢乐和甜蜜。有时,当我午餐过后,拿着书在孩子旁看时,不知不觉中,我的身后躲着几个小家伙笑着给我敲背呢;有时,当和孩子们一起到大型玩具处玩耍时,孩子们不时传来叫我一起来玩的亲热叫唤声;有时,当家长们从我手中接过孩子的衣服真诚的对我说谢谢……这些让我兴奋不已,原来快乐地工作可以是这么简单!

读了这本书,真的是受益匪浅,我一定会怀着“我孩子一起跳舞”的情怀投入到以后的工作中。最后,用书中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保持一颗童心,学会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读书笔记作文 篇2

“菊”与“刀”,是本尼迪克特对日本人形象的提炼。本尼迪克特以“菊”与“刀”为中心,通过等级制、养育、义理、人情等方面,完成了一本名叫《菊与刀》的巨作,详细介绍了各守本位而井井有序的日本社会,将日本复杂的国情清晰地剖析了个透彻。

正如本尼迪克特在书中所说,日本人“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服”,的确,日本人的身上充满了矛盾,正如代表着他们的菊与刀。从意象上看,“菊”是指菊花,是一种可供观赏的美学植物,象征着日本皇室;“刀”是指武士刀,是一种具有实用攻击性的武器,是武士道精神的象征。而这两者,恰是日本百姓的普遍信仰。

但我认为,菊与刀的涵义还可以延伸至更深层的东西:菊花娇柔淡泊,映射的是日本人交往时的温文尔雅与文质彬彬;武士刀坚硬锐利,代表的是日本人骨子里的独立创新和个性自我。一柔一刚,两者仿佛太极阴阳调和般,充满了哲学色彩,构成了独一无二的大和民族。

大和民族是个实力不容小觑,但却难以捉摸的民族。因此本尼迪克特认为,“想要理解日本人,首先必须弄清他们对秩序与等级制的信赖”。而毫无疑问,日本社会严密的社会等级,是从中国学习而得,经过自身改造后的成果。而支撑着这个庞大的结构运作的正是儒学的“孝道”与“氏族”。

先师孔子曾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事实上这也是他所说的另一句名言的佐证: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种传统的儒家为政理念,为古代社会等级制度奠定了一个稳固的思想根基。而中国本土庞大的宗族团体,则以血缘,将阶级稳固地捆绑在了一起,为等级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凝聚力。

约在公元六、七世纪,随着中华文化圈在东亚范围内的扩大,儒家世俗文化便从中国流向日本。但由于国情的不同,经过多个世界来的吸收与改造,日本最终将此内化为了一种,更适合自身发展的等级制度。

首先是孝道,日本的孝道与中国截然不同,日本的孝道不会硬性要求他们面对整一个大家族,而只限定在能接触到的最亲密的亲人之间。

因此,“氏族”就取代了宗族的维系功能,应运而生。氏族是在日本神道的基础上,以神社为基础的一种区域划分的族群。共同居住在这片区域的人们,或许血缘不同,但他们由于信奉同一个神明,因此都是这位神明大人的子孙。

虽然日本的社会等级固化程度较高,但由于横向与纵向流动相对自由,因此民众对此的接受程度高,经年累月,便被保留了下来。而在日后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中,每一代的养育,便是一轮新的固化教导。不同的等级辈分,要以不同的礼仪以区别对待。

因此,每一个孩子都被从小教育着,要恪守本分,因此久而久之,这便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公民默契了。而在《菊与刀》中,这也是接下来要论述的义理、人情等一切行为的根基。由此可下定论,日本的等级制度,至今仍深深影响着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

以日企为例,集团内部的等级,通常也是森严的等级产物。日企常用的管理手段,通常有“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与“论资排辈”等。其中终身雇佣,为公司的绝大部分雇员,提供了一个安定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看,也维持了企业内部等级结构的相对稳定,极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而年功序列这种工资制度,则将员工的在职年龄与所获报酬直接挂钩,这一方面鼓励了员工的忠诚度,同时也平衡了相同年龄等级的员工之间的`横向工薪差距。至于“论资排辈”,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一个清晰的等级链条,则有利于技能的师徒传承。

当然,这样的举措,也存在明显的弊病。终身雇佣制捆绑了员工的自由,而且容易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下降。而年功序列则将年龄作为衡量工资增加的标准,这忽略了职工的生产技能与业绩等必要的考核项目,不利于员工充分发挥创造力。论资排辈同理。

以小见大,日本社会同样因为等级制度,产生了不少的不利影响。其中最显著的便是由于阶级固化,社会压力增大,日本社会愈发朝“低欲望社会”发展,人口减少,老龄化程度加深,这已经愈发成为了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关注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日本的未来将何去何从,这可能还要经过有识之士们的一番努力。

总而言之,日本从一个弹丸之地发展至今日的资本主义强国,以等级制度为首的文化助力绝对是功不可没的。而大和民族也向世界展示了他们超强的学习能力,他们能将彼之“菊”,搬回到来,充分生存后,锻造成自己的“刀”。且不论这刀的好坏,刀柄握在大和民族手中,他们自然冷暖自知。我们只是走马观花地通过一本文学作品,窥探到了他们的片像,但这刀确实他们高速发展,最上手的武器。

最后作为结尾,我斗胆改一改本居宣长的一首诗: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菊与刀》。虽然直白得缺少些许美感,却是我此刻最真实的感受。

读书笔记作文 篇3

暑假里 ……此处隐藏1285个字……基和外祖母,正如格里高利所说,这个家庭容不下好人。高尔基的童年乌烟瘴气,充满令人窒息的肮脏和绝望。

高尔基的自传,反映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社会政治生活,那个时代与其说是堕落的,还不如说是无聊的。那是一个无聊的时代,而高尔基本人则代表俄罗斯旧社会中新一代的年轻人,为光明的未来而在黑暗中煎熬、奋斗。

但这本书的魅力并不在于它所描写的社会的黑暗和腐朽,而在于主人公身于这样一个黑暗背景中所为我们展现的心路感受和成长历程。他非但没有在这样的泥潭中堕落,反而因这逆境而成为一个光明磊落的人。

像垃圾堆中绽放的一朵百合,垃圾的肮脏不会使百合蒙羞,只会让百合变得更加洁白更加令人惊叹。从垃圾堆中走出的高尔基是一个纯洁的人。

逆境可以毁灭一个人,但也可以塑造一个全新的形象。逆境不是我们堕落的借口。本质正直的人不会因为逆境而遭到毁灭,反而会像一颗打磨过后的钻石,变得更加流光溢彩。反之,本质本来就很差劲的人,即使身在一个无忧无虑的家庭当中也会堕落。物质上的富有无法使人变坏,它只会使人暴露出他们本身就存在的问题和瑕疵。

在其他人无聊、抱怨、堕落、互相争斗挑衅的时候,高尔基在观察,在学习,然后从观察和学习中总结经验。就这样,他比所有人进步得都要快,快得令他周围的大多数人感到恐慌,因为他比他们都来得美好。外祖父说他长得跟他父亲一个样。但是,相似的又岂止是容貌?从书中的总总迹象可看出,高尔基的父亲是一个受过教育的好人,虽然他死了,但是他灵魂中美好的一部分遗传给了高尔基,使高尔基在逆境中受着父亲的影响。

除了逆境,还有什么条件塑造了高尔基呢?是外祖母,以及许许多多和外祖母一样的人。他们是老一代的少数憧憬着未来的人,他们渴望学习,渴望改变,却因为种种障碍而前行不得。于是他们把希望投在了年青一代的身上,投在了高尔基的身上。在许多人痛骂读书的所谓“坏处”时,是他们鼓励高尔基读书,是他们向高尔基传授自己的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高尔基从他们的手中接过了即将熄灭的希望的火炬,代表着年轻人渴望挣脱束缚的希望奔向光明的未来。

读书笔记作文 篇7

我了读美国小学老师雷夫艾斯奎斯着写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心情难以平静,感觉雷夫老师是那么用心的爱着他的每一个孩子,那么陶醉于他的教育教学工作,那么幸福的几十年如一日的做着“教育人”。同样作为教育工作的我也向往那种“幸福”,希望在自己的教室里也发生“奇迹”……

“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做教育的捷径。”孩子常常不做作业,我经常向学生发火,效果不佳。后来我改变了方法,我每次布置完作业,会把那几个不肯做作业的同学找过来,对他们说:“老师相信你们,明天一定能交一个整洁认真的作业给我,你们可以的。”效果果然不一样。曾经,我用怎样火气带给他们怎样的恐惧?现在,我能这样趋于平和,是因为我也终于明白,与其火冒三丈地学生发火,不如给与他们鼓励和信任。正如雷夫老师所说:“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

用学生自己过去的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绝对不可拿某个学生的测验分数跟另一个学生相比,一定要用学生自己过去的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身兼教师和父亲角色的我,也一直在学习和改进当中,我会用自己过去的行为作为标准来衡量我的成功或失败,但从来不拿自己和另一个老师或其他父母相比。”

盲目与比自己好的同学相比,容易产生自卑感;与比自己差的同学相比,容易使人自满。只有与过去的自己相比,才是动态公正的。自己战胜了自己的过去,自己总是在战胜“过去”,那么进步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是我促进学生进步的一个方法。

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收获很多很多,徜徉在雷夫老师的“第56号教室”,我也犹如雷夫老师的学生那样,深深地迷恋在这理想的“教育国度”之中了。

读书笔记作文 篇8

《农庄男孩》主要讲的是:在纽约北部一个又大又美的农庄里,亚尔曼和他的家人在这里快乐的生活着。春天他们一起播种玉米,种土豆;夏天他们给玉米地和土豆地除草;秋天里她们辛劳的收割庄稼,过快乐的丰收节;冬天到了,大雪厚厚的,可以滑雪橇,帮爸爸去拉冰块,把树林里的树枝拉回家。妈妈什么都会做,肥皂、蜡烛、牛奶酒、织布、做衣服、做鞋......太多了,每天饭桌上都有很多好吃的。亚尔曼喜欢马,他想拥有一匹自己的小马,经过爸爸的重重考验之后,终于如愿以偿......在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情节是:料理家务那一章,爸妈去离这里十英里远的安德鲁叔叔家度假,家里只剩下亚尔曼和他的哥哥姐姐们,这下他们可自由了。他们想吃冰激凌就做冰激凌,渴了就去摘大西瓜吃,想吃糖果了,虽然季节不对他们也坚持做,天气太热,成不了糖块都成了糖胶,亚尔曼在偷吃糖胶的时候,也给了他最心爱的小猪露西。第二天喂露西吃东西的时候发现它不能吃东西不能叫更不能喝水了,原来被昨天的糖胶粘住了嘴。于是大家一起把露西抓住拔掉了它嘴上的糖胶。再过一天爸妈就回来了,可是爸妈交代的事儿大家都还没做,于是大家赶紧干活,亚尔曼和伊莱沙吵了起来,不小心把客厅墙壁的壁纸弄脏了。爸妈回来的时候亚尔曼吓坏了,可是爸妈并没有批评他,原来伊莱沙自己把壁纸偷偷弄好了。这件事儿让亚尔曼改变了对伊莱沙的看法,觉得她也很好。还有一件事儿我的印象特别深,那就是爸教亚尔曼种牛奶南瓜的事儿,爸先让亚尔曼在田里挑选出一株最健壮的南瓜藤,将旁边的分支都剪去,只留下一枝,也留下一朵花。然后再这根瓜藤的根部和结好的小南瓜之间的藤内侧,轻轻的割一个小口子,再挖一个小坑,这样就可以将盛着牛奶的小盒子放到下面了,然后把蜡烛芯浸到牛奶盒里面,然后把另一端插进刚切好的小口里。

秋天的时候亚尔曼的牛奶大南瓜长得超级大,在丰收节上还得了大奖呢!我非常喜欢罗拉写的小木屋的故事,这套书有9本,《农庄男孩》是第二本,里面的故事特别有趣。亚尔曼9岁的时候就什么都会帮爸爸妈妈做了,是个特别能干的人。

读书笔记作文 篇9

我是秦文君阿姨的小说迷,我爱读她的作品,比如《我家老郑》,一看这个题目,就觉得特别亲切,觉得这里饱含了一种浓郁的亲情。

小说中的老郑,小时候有着做画家的梦想,最终没有实现,就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把省吃俭用下来的钱给儿子买画画用具,拖关系让儿子上艺校学习。可儿子不但画画水平没提高,连兴趣也一天天减少,最后他意识到自己不应该强人所难,便放弃了让儿子学画画的主张。

在老郑对儿子的教育中,我看到了一个为了儿时的梦想而执著追求的父亲,看到了一个宽容理解并支持儿子的父亲。他对儿子的爱是深沉的,他把感情深深地藏在心里,不露声色。他在儿子灰心丧气时鼓励他,当儿子说自己画不好时并没有强求……从文中儿子对父亲的称呼上,我仿佛觉得,这不是一对父子,而是一对互相尊重的朋友。

我的妈妈跟老郑一样,善解人意。虽然妈妈曾经也让我学这学那,但她能洞察我的心思,当我想放弃时,她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主动与我沟通,用理解化解我心里中的矛盾和迷茫。

仔细想想,理解也是一种爱。

《精选读书笔记作文锦集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