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的认识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0的认识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0的认识教学设计1一、案例背景,《基本信息》
设计者:谢林红,文集青星小学。
学生:文集青星小学一年级。
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二、教学内容分析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采取了认数、写数相结合的方式。从学生熟悉、感兴趣、能够接受的事实中选择具体的数学题材,努力创设浓厚、鲜明的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数学知识。ダ1从小白兔采蘑菇引入0的认识,让学生知道“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0和3、2、1一样也是一个数;例2通过小白兔拔萝卜,让学生明白“没有了”也用0表示;例3通过直尺图,使学生认识直尺上的数“从0开始”,体会0可以表示起点,并认识已学过的数的排列顺序。接着教学0的写法。“想想做做”一方面巩固0的认识和5以内数的顺序,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0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崩斫0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
2闭莆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
3碧寤0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
四、学习者分析
这虽是学生初入学的第三课,但在生活实践中他们对“0”已经有了丰富的体验,所以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原有对“0”的经验,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开展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以“活动”为主的教学:教师选择有趣的话题,让孩子们在动中完成学习。经历了观察—“眼”动,操作—“手动,讨论—”嘴“动多种感官参与,一人动,同桌动,小组动,在动中不断体验成功,使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主动完成学习。
六、本节课是在多媒体教室中完成教学的。多媒体课件以及实物格尺等也成为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
七、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出示0的卡通形象)“0”自我介绍说:小朋友,我的名字叫零,我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想想你在哪儿见到过我呢?(让学生尽情地说)
2“0”再说:那么你们知道我可以表示哪些意思呢?(让学生说说自己对0的认识)
3苯裉煺饨诳挝颐抢慈鲜0。揭示课题:0的认识。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苯萄Ю1。
讲述: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星期天,四只小兔约好了到野外去采蘑菇,我们来看看,它们分别采了多少个蘑菇。(出示例1图)
让学生思考每个小兔采的蘑菇可以用哪一个数来┍硎尽*
学生介绍时,教师对应写出3、2、1、0。教师在写0时,注意动作慢一点,让学生看清楚0是怎么写的。同时强调说明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0与1、2、3一样也是一个数。
2苯萄Ю2及0的写法。
先出示例2图,让学生想一想,两幅图表示怎样的一件事情,再跟同桌说一说。
原来的萝卜数用什么数表示?现在呢?教师强调一个萝卜也没有用0表示。
你会写0吗?让学生先想一想怎样写0,再让学生尝试在田字格里书写0。
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对几个学生的书写作出评价,同时教师强调写0时的起笔、拐弯和收笔,强调拐弯要圆滑。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之间对所写的0进行评价。
学生独立完成书本上的描红后继续在田字格里写出两个0,教师巡视,注意对个别困难学生的指导。
3苯萄Ю3。
讲述: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0这个数可以表示什么?是不是所有的0都表示一个都没有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一看直尺开始的地方是几?
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请你从左到右依次读一读。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说说0能表示什么意思?
三、多样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小猴摘桃”的故事)。
(1)小猴来到果园里,它看到树上有几个桃呀?可以用几┍硎?
(2)小猴看了很馋,吃掉了1个,这时有几个桃?用几表示?
(3)小猴吃了还想吃,又吃了2个,现在树上有几个桃?用几┍硎?
(4)小猴索性把最后1个桃也吃了,现在该用几来表示树上的桃呢?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然后汇报交流,并说说其中0所表示的意思。
3“想想做做”第3题。
(1)请戴有0、1、2、3、4、5卡通形象头饰的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排队,其余学生说说是怎样排的。
(2)学生在书上填一填后,互相检查正确与否。
4“想想做做”第4题。
(1)想一想除了尺子上有0之外,你还在哪儿见到过0?
(2)看一看课本中第4题里画了些什么?你能看懂吗?
0的认识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准确体验0认识0,掌握0的写法。
2.通过直尺图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数的顺序。
3.使学生初次感知0的含义,正确地理解。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0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学具盒、直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
1.出示小猴正准备吃盘子里的2个桃子的投影片。
投影片上有一只猴子,一个盘子放了两个桃子。(板书:2)
小猴正准备干什么?(小猴正准备吃桃子。)
2.出示小猴吃了一个桃子的投影片。
图上小猴吃了几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小猴吃了1个桃子,盘子里还剩1个桃子。(板书:1)
3.出示小猴吃桃的第三幅影片。
小猴又吃了几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小猴又吃了1个桃子,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了。(有的学生会说吃了0个桃子。)
教师小结: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我们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板书:0)这个数字读作“0”,“0”表示没有。“0”和1、2、3、4、5一样,也是一个数。
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0”的用法和含义。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0这个数字,比如:妈妈买了5个苹果,吃了5个,还剩0个。小华有了3支铅笔,用了3支,还剩0支。您们一定还会说出许多这 ……此处隐藏17303个字……p>
(4)教师指着上面四种分法提问:这四种方法中有一种比较特别,你们发现了没有?
(5)请学生说,并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6)教师归纳指出:最后一种分法中每份的数字卡片数同样多,都是4张。(教师板书:同样多)
2、引入
动手实践二:
①、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样多;
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检查、指导;
③、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把8个磁铁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④、学生分完,教师提问: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是几个?教师指着学生分的磁铁说: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平均分。(教师在磁铁下贴出纸条,学生齐读一次)
2、探索新知
1、学习例2
(1)、创设情境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来到老马家作客(课件出示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老马非常热情的招待他们,拿出6个又大又红的桃子(课件出示6个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见了都馋得直流口水,老马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这三个小鬼一定会吵翻天,所以老马想请我们206班的小朋友帮帮忙,把桃子分好,不过在动手之前有两个问题考考大家:①、是要大家把6个桃子分成几份?(当学生说3份时,教师出示3只盘子)②、该怎样分?
(2)、动手实践三: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数字卡片代替桃子动手分。
(3)、观看动画演示分桃子的过程
教师:在同学们分的时候,老马也在分,下面看看老马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第一次分的过程)提问:每盘放了几个?分完了吗?继续分。(课件演示第二次分的过程)提问:老马分了几次才分完?第一次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第二次每盘又放几个?
(4)、动手实践四:
现在请同学们学老马的样子分一次?
(5)、学生上台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谁愿意上台分给大家看?(用磁铁演示)
(6)、教师归纳小结:把6个桃子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的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做。
2、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①、除号
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叫除号(板书:÷),先写横,横要写平,然后上下各一点,两个圆点对齐。
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把要分的东西的总数6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的份数3写在除号的后面,除号表示平均分,每份分得2个,2写在等号的后面。(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整道算式读作“6除以3等于2”(板书,全班齐读一遍),学生读“8÷4=2”进行巩固。
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板书,学生齐读),学生说“8÷4=2”的意义。
3、形成练习
(1)、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一小题
①、读题,理解题意
请一名学生说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②、动手实践五:
学生根据题意进行操作并填出算式。
③、观看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演示分小棒的过程。提问:总共分几此?第一次每堆放几根?
④、指导列式
要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几根该用12除以几?等于几?
为什么除以3?
算式中的12表示什么意思?除号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2)、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二小题
①、学生独立做
②、集体订正
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几根该如何列式?1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③、比较一、二两题
为什么第一小题是除以3,而第二小题除以4?
(3)、做补充练习
教师把10本作业本平均分给2名同学,每名同学分得几本?
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说说如何列式和算式中各数所表示的意义。
4、归纳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分东西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做。
5、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二的第一题
6、板书设计(略)
五、教学设计说明
1、教材分析。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①、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清
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②、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③、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
④、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
⑤、教育学生热情待人。
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3、教学设计
①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1)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大认知规律;
(2)课堂上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实现三为目标;
(3)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
②教学设计的几个层次
(1)由同样多引出平均分
在此安排了两次实践操作,一是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二是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样多。通过第一次动手操作由学生的汇报引出"同样多",通过第二次动手操作和教师的提问引出"平均分"。
(2)用"平均分"指导操作
在教师讲完故事后,让学生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个,就用刚学的"平均分"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3)解决如何"平均分"
上一实践只是让学生尝试着平均分,并没有告诉学生如何才是平均分,在学生操作之后,观看老马分的过程,在模仿老马的分法进行分,最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帮助学生解决了平均分。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