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学设计

《声声慢》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18 17:38:26
《声声慢》教学设计

《声声慢》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声声慢》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声声慢》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 、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

1、了解作品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三、德育渗透目标

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2、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3、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教学方式]:对比阅读教学、探究学习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出示幻灯片1,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金石录里,漱玉集中,文采有后主遗风。(李清照)

(此对联为郭沫若手书,李清照纪念堂位于趵突泉公园东北隅漱玉泉的后端)

出示幻灯片李清照自画像,引出《如梦令》、《醉花阴》:

(师)画中这位娴静清秀的女子端坐于舟中。天色暗了,人沉醉了,小舟“误入藕花深处”,不远处有一群水鸟惊飞四散。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当你看到这幅画时,你会想起哪句诗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

出示幻灯片2:〈如梦令〉文字

问:此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乐。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通过这首词,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然而,这样的心情是否贯穿她生命的终始呢?)

出示幻灯片3:《醉花阴》文字

问:此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愁

什么样的“愁”?——离愁

插入李清照生平简介(先让生回答师做最后总结)

出示幻灯片4:李清照简介

[明确]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你耕田来我织布,对不对?NO,应该是你吟诗来我作对。赵还热衷与金石的研究,李还与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美满幸福。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从此,李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李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1129),其夫赵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孤苦伶仃一个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中晚年的李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

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的词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出示幻灯片5:知人论诗(其人其诗)

今天我们一同走进她后期的一篇的作品《声声慢》

出示幻灯片6:〈声声慢〉文字

二、朗诵,初步感知词人别样愁情

1、一男生读,一女生读,全班齐读

2、听录音:一同感受这首词中作者的情感。

3、自由品读一分钟,感受词的意境

出示幻灯片7:品读提示1)、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

2)、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三、鉴赏〈声声慢〉

1、问:读了这首词你读出了什么?(愁情)词人又是如何将抽象的愁丝具体化的? (借助意象)

出示幻灯片8:意象释义

2、找出意象:学生找出并回答。

出示幻灯片9:词中六意象(酒、,风,雁,黄花,梧桐,雨)

3、分组讨论鉴赏:抓意象分析愁情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小组讨论,答题提示:如我要品析的是“风”这一意象,词中句子:怎敌它晚来风急。我觉得风在这首词中蕴涵了作者……的情感,想到其他诗词中写到这一意象的句子有……

(1)第一组:酒代表发言

出示幻灯片10:酒

问: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出示幻灯片11:一些关于酒表示愁情的诗句。

后师明确:最初饮酒是乐事,要与神灵共享或用以招待客人;一边饮酒一边做游戏这在宫廷宴会谁最常见。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嘱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苏轼〈赤壁赋〉“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到了汉末,天下动乱,连年战争,人的生命朝不保夕,古感慨良多,如“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操就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感慨。这种忧是时光流逝而未建功立业的苦痛。最终这种“忧”也不能排解“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唐朝是诗歌创作的高峰期,酒的消耗与诗的产量成正比。“李白一斗酒出百篇”,可以说李白的诗是一篇篇醉出来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

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身世之愁,亡国之恨)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离愁)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离愁)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离愁)

得出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2)第二组:风代表发言

出示幻灯片12:“秋风”意象“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自古逢秋悲寂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得出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3)第三组:雁代表发言

“过雁”意象分析。“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问:为什么作者看到过雁会“正伤心”?

因为“却是旧时相识”这正是伤心的由来。本该北归的大雁却向南飞来,而词人当时也正在南方避难, ……此处隐藏32604个字……重得多,这里有家国之悲,有亡夫之痛,有漂泊之苦。

5、请大家带着我们了解背景后感受到的李清照晚年的凄苦,参照白板上的诵读指导,再读《声声慢》,读出节奏,读出轻重,读出愁苦。

6、请一位同学范读,注意停顿、节奏、感情等(配自制视频)。

二、比较探究:

1、《声声慢》最后,词人直抒胸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次第”具体指哪些情形呢?或者说词人的凄苦是从哪些意象中表现出来的呢?

花雁梧桐细雨淡酒晚风

2、《声声慢》中的意象,哪些在《一剪梅》中出现过?

花、雁

3、这两首词里,用了两组相同的意象:花和雁。相同的意象怎么传达出不同的愁情呢?或者说,同样写花,同样写雁,你从哪看出愁情的轻重不同呢?(学生讨论后自由回答,教师最后总结)

花:

《一剪梅》从什么角度写莲花?“红藕香残”“红藕香尽”,色和香。红总给人明快、有活力之感。红色尚在,香气犹存,虽然“残”字让人伤感,但这伤感并不深切,生活的热情还在。

《声声慢》用拟人的手法,从神态写花,她笔下的菊花憔悴不堪,无人采摘,更能触动飘零人的愁肠。

飘零和堆积:都写了花的凋零,但凋零的程度不同,表现的愁情深浅也不同;《声声慢》中,用落花的堆积的厚重感,写出了愁绪的厚重。

雁:

《一剪梅》雁——回,一个“回”,带有目的性。中国一直有鸿雁传书的说法,雁的回,带来的是对外出求学丈夫回来的盼望与思念,但也带来了“云中寄锦书”的希望。

《声声慢》雁——过,一个“过”,无停留之意。雁飞过,却和看雁的人无任何联系,更别说云中寄锦书的希望。更恼人的是,偏偏又是旧相识,偏偏是那只曾替自己和丈夫传书的大雁,传书的大雁还在,丈夫却已不在人世,心中的思念再也无人可诉,无处可传,以前的雁回,带来的是希望,如今的雁过,只剩下痛彻心扉的绝望。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教师总结:从大家刚才的分析中我们可以体味到李清照用语的精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要准确地把握词人的情感,除了要关注意象,还要关注什么?——关注描写这个意象的前后的词语。

7、我们来看一首山寨版的《声声慢》

声声慢

黄花憔悴无人收,

酒亦难敌晚风秋。

旧识雁过伤心处,

窗外梧桐雨中愁。

《声声慢》中的意象,在这首诗中都出现了,词好还是诗好?具体好在哪?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讨论,每组抓住其中一处进行分析。

通过比较,引导学生体味下面加点的词句

淡酒——酒

梧桐雨——梧桐更兼细雨,点点滴滴。

守着窗——窗外

独自怎生得黑——到黄昏(写出了时间的变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句式:三个反问句、多用短句表达强烈的情感。

淡酒——1、李清照的词中,有不少写到酒的句子:“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把酒临风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都没有写到酒淡,反而显得酒力不小,这里为什么特意强调酒淡?这“淡”是针对什么显得淡?(并非酒淡,只因愁情太浓、太多、太深、太重,作者本想借酒浇愁,发现根本浇不了愁,才会觉得酒淡。)

2、用酒的寡淡无味来表现生活的无聊无味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百无聊赖、强烈的期待

在《一剪梅》中,词人还有心情“独上兰舟”排解愁绪,在这首词里的词人,连排遣的心情都没有了,或者说,愁多得无法排遣,也就不再寻求排遣,只是守着窗,等待一个永远也回不来的人。

(1)人在什么情况下爱守着窗?(盼归人)(小时候盼父母下班)

(2)词人还有没有亲人可盼?

(父母兄弟死了,丈夫死了,无儿无女,对李清照来说,世上最痛苦的事,不是苦苦相思,而是无人可相思;不是苦苦等待,而是无人可等待。

(3)“独自怎生得黑”是什么意思?人在什么情况下觉得时间过得慢?(无聊、孤独、痛苦的时候)

席慕容:“我可以握住我的笔,却握不住我的忧伤,快乐总是乍现又飘零,走得最快的,总是最美的时光。”

白天时间难熬,盼着天黑,天黑了时间就好过吗?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雨天,天的沉闷——心的沉重

外面是细雨蒙蒙,并非大雨滂沱,细雨打在梧桐叶上那种点点滴滴的声音,一般人是听不到的,什么境况下能把这种细微的声音听得真真切切?(百无聊赖、孤寂)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1)人在什么情况下寻觅?(丢了东西或心中怅然若失)

(2)李清照丢了什么?她想寻觅什么?(寻找她以前所有的美好时光)

(3)找到了吗?(找的结果直是冷冷清清。“冷冷清清”写出了词人所处环境的特点,也写出了丈夫去世后,只身度日的孤苦无依的生活处境。“凄凄惨惨戚戚”则是自己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

(4)三组叠词,顺序可否颠倒?(这三个句子,写了三个层次:动作――环境――心理,或从精神状态到生活处境,再到内心感受,清晰地概括她不幸的经历和生活状况,及身心和心灵上受到的摧残。奠定了全词凄惨愁苦的感情基调。)

(5)可否改为寻觅、冷清、凄惨?(使用叠词可以舒缓节奏,形成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委婉细致地表现出诗人愁苦凄楚的心情。且读起来音律和谐、朗朗上口)

三、总结探究:

刚才各组各抒己见,赏析了《声声慢》的语言,品味了李清照语言的精妙,《声声慢》值得我们品鉴的地方还有不少,如(教师补充大家刚才没找到或找到没说到位的地方),大家在课下可以继续探究。艺术的美是无限的,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这节课对《声声慢》的赏析就先到这里,现在大家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来作一个总结:

从这首词的分析中,你学习到了哪些把握作者情感的方法?(提问)

(1)找直抒胸臆的句子,把握情感方向

(2)通过意象,透视情感

(3)关注意象前后的关键词,透视作者情感

(4)知人论世,透过作者的生平身世,把握情感。

四、目标检测:

根据李清照的身世经历,续写后面的句子。要求:1、化用我们学过的李清照的诗句;2、要体现愁情的程度变化。

年少时,

愁是雨疏风骤后绿肥红瘦的感伤;

长大后,

愁是;

后来啊,

愁是。

结束语: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苦难没有压垮李清照,反而让她的灵魂飞得更高。一杯残酒,一片落叶,一阵秋风,一滴秋雨,一声雁叫,李清照都能点石成金,赋予它浓郁的感染力。一首《声声慢》,字字含愁,句句写愁,满纸悲愁;让我们再次齐声有感情朗诵全词,读出词中愁肠百结、肝肠寸断的深重的悲苦,以此向这位风华绝代的女词人献上我们深深的敬意。

《《声声慢》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