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学设计

灰雀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18 17:41:02
灰雀教学设计

灰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灰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灰雀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⑴、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⑵、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

⑴、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⑵、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⑶、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4、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5、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灰雀》教学反思

教学本文时,我将全文紧紧围绕“爱”一字展开,意在引导学生讨论三种“爱”——列宁对灰雀的喜爱(这是最浅层次爱的体现)、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列宁对小男孩的爱。在体会这三种爱时,让学生区分列宁与小男孩对灰雀“爱”的不同,并重点感悟列宁对小男孩的爱。从学生的回答来看,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比较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感受。但我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1、朗读教学中,缺乏朗读。

本堂课,我和学生在探讨上进行的比较成功,但我却有些忽略了朗读这一块。语文课堂,朗读占有极大的比重,究竟怎样合理地朗读,才能做到做适合于学生的发展呢?我想,首先要做到能与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发生共鸣,在此基础上,学生的朗读才能有迹可循。我在教学中,完成了第一步;接下来,便是想让学生融入角色,将感情带入文中,激情朗读。可在实际教学中,我自觉还缺乏合理引导的手法,因而,课堂上学生依旧把握不准。在朗读环节中,我还不会采取多种方式教学,这是我今后需要不断学习的其中一方面。

2、课堂内容安排不合理。

从三年级学习来看,生字词的把握仍是一个重点,课堂中还需花些时间。由于个别学生的预习不充分,导致课堂内容没有全完成,整个课堂不完整,倒不如将基础安排在第一课时,重点理解放在第二课时。而对字词的理解可以溶入在课堂中,抓住一些重点的字词,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也能起到增加词汇的作用。在《灰雀》一文中,有不少词语是需要随文理解的。但这一步我却忽略了。所以在这一堂课中,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学得不太扎实。

3、急走教案,不给学生留机会。

当我围绕“爱”字展开教学时,最浅显的列宁对灰雀的爱,孩子们很容易找到,这和我预想的相符,这时我就急忙进入了教学,根本没让孩子再发表其它意见,孩子的理解能力不一样,或许有的孩子可以理解的到更深层次的爱,我却剥夺了孩子们发表感受的时间。

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然后不断发现不足,加以改进的过程。所以,我相信,认真做好反思,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我会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灰雀教学设计2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文的词语。

2.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1、出示列宁照片,请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简单地介绍一下列宁的事。

2、学生交流后,教师简介列宁。

3、(多媒体: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师:瞧!灰雀来为我们讲述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了,让我们热情地和它们打声招呼吧!----揭题。

1).读题,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怎样的灰雀吗?

为了这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位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地读一读吧。

二、初读感悟

1、让学生充分地、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学习生字新词: 读准“胸脯”、“白桦树”、“散步”,注意“诚”、“蹦”等后鼻音。

3、指名分自然段读,先小组交流,再个别交流。理清课文脉络。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此处隐藏25030个字……巴巴,心里肯定有问题,他在撒谎,他可能看见过灰雀,这肯定是一条重要线索,我就把这句话用横线画出来。

同学们,一名优秀的阅读侦察兵,会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寻找线索,画出横线后停一停,根据线索想一想,赶紧来阅读吧!

创设情境:挑战3星级阅读侦察兵。

(1)学生根据挑战目标利用学习单自主学习,找一找,画一画,想一想。

A.同桌两人交流。把你找到的线索和想法跟同桌交流,交流中可以补充,讨论。

B.汇报分享,代表同桌两人的讨论,可以这样说:“我和同桌经过讨论,发现……”

C.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学生倾听并补充。

(2)小结:大家都把男孩说的话作为线索,知道是他抓了鸟,后来这只鸟呢?

(3)(出示男孩抓雀、放雀的图片)真不愧是阅读侦查兵,会一边读一边思考,想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答案。

【设计意图】创设“阅读侦察兵”的学习情境,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以寻找男孩抓走灰雀的线索为学习任务,开展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中找到对话中男孩说的话,男孩抓鸟的思路一步步在学习,交流、倾听过程中清晰起来。三年级孩子喜欢带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把学习方法和路径融合在挑战的任务中,教无“痕”,学有“迹”。通过学习单相互分享补充的过程让学生学习充分展开,让课堂的学习在发生,学生学习过程清晰可见。

2.整合故事里的故事

(1)现在,课文已经有5幅图,男孩抓雀、放雀2幅图片应怎么放呢?

(2)小组赶紧讨论一下,派两名代表排序并说明理由。

(3)代表汇报。我们小组认为……

(4)这个故事真有趣,课文中的故事与对话中读出来的故事重新组合,成为一幅连环画。

【设计意图】从课文内容读出3幅图,再从对话默读中读出文本没有写出来的故事画成2幅图,最后把5幅图重组,学生的思维得以激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讨论,在讨论学习中,故事的来龙去脉展现在学生眼前。图片重组是把文本内容与文本外的内容进行整合,学习任务充满趣味性,小组汇报的内容有凭据,合作学习任务落地,成效显现。

(三)读写思考走进故事里的男孩

1.再当阅读侦察兵,提出新的学习任务。

(1)结合课堂作业本89页第5题第(1)小题

(2)小男孩在说这些话时在想什么呢?联系上下文思考,并写下来。

(3)汇报交流,通过触摸男孩的心理,体会男孩抓雀是因为喜爱,放雀是因为心中有爱,善良体贴,对灰雀的爱更高尚。

2.读出小男孩的语气

(1)自由练习朗读,读出男孩的语气变化:心虚——肯定——笃定、坚定。

(2)师生合作读,师读列宁的话,生读小男孩的话,读中进行朗读指导。

(3)男孩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话,但是你们却读出了语气的不同变化,已经走进男孩心里了。

3.聚焦男孩的品质,书写生字“诚”。

现在,你对这位抓雀又放雀的男孩留下什么样印象?

【设计意图】当故事中的事被揭晓之后,故事中的人物就走进学生的视野,从男孩前后语言的变化出发思考,说话时心里在想什么?把语言与内心建立联结,因为这样说才这样想,因为这样想才这样说,借助课堂作业本练习,把男孩内心想法写出来,把学生的思考可视化,让思考看得见,让思维深入,是统编教材阅读教学实施的努力方向。

(四)结课设疑引出故事中的列宁

我们都知道男孩抓走了灰雀,列宁知道吗?列宁明明知道这一切却没有直接说,他在与男孩对话的时候心里怎么想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故事中的列宁。

第二课时

(一)聚焦对话走进列宁内心世界

1.升级阅读侦察力,体会列宁的话中话。

(1)再读列宁的话,随文学习“或者”“可惜”。

(2)追问:列宁真的是说给自己听的吗?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可能在想些什么?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而是问一只鸟儿?

(3)结合课堂作业本89页第5题第(1)小题:列宁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他的内心又在想些什么呢?请你写下来。同桌讨论,汇报交流。

2.再读列宁说的话,感受列宁的善解人意。

【设计意图】与男孩的心理活动相比,列宁的心理活动更加复杂,单凭上下文内容以及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可能较难揣摩。通过教师的适时追问,学生一步步深入体会,慢慢接近并触摸到列宁的心理,体会到列宁不愿直接拆穿男孩,是对小男孩的尊重与呵护。学生的思维力可以通过这样一次次深度思考,得以长足发展。

(二)再读对话体会人物心情变化

1..添加表示心情的提示语,指导读出不同的语气。

列宁:焦急——担心、难过——惋惜——故作疑惑、惊讶——欣喜

男孩:吞吞吐吐、心虚、紧张——肯定——笃定、坚定

预设:

第四自然段:男孩(吞吞吐吐地)说、男孩(心虚地)说、男孩(紧张地)说;

第九自然段:列宁(故作疑惑地)问、列宁(故作惊讶地)问。

2.恢复课文原貌,同桌分角色朗读,互相评议。

3.全体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尝试加上合适的表情动作。

【设计意图】列宁与男孩的对话是前后关联、相辅相成、不可割裂的。在学生对男孩和列宁的内心想法有了一定体会、对他们的话分别进行了练习之后,我们开始进行对话的朗读指导,既降低了难度,又确保了对话的连贯性、完整性。采用添加提示语的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人物的语气。再恢复课文原貌,进行分角色朗读,读好人物对话便可水到渠成。

(三)深入探究体会人物爱的不同

1.再次默读课文,画出体现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句子,交流。

(1)列宁喜爱灰雀: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列宁的话。

(2)男孩喜爱灰雀:男孩的话,以及男孩抓雀、放雀的行为。

2.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小男孩和列宁都很喜欢灰雀。那么,他们的喜欢有什么不同呢?

(1)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机学习“诚实”。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喜爱一个事物时会有多种表现,有时会将注意力都放在它身上,有时会称赞它,还有的时候想把它据为己有。

(3)你觉得灰雀会喜欢怎样的爱?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在体会小男孩和列宁都很喜爱灰雀的基础上,提问“列宁和小男孩对灰雀的喜欢有什么不同”引发学生思考,这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再一次尝试,学生从而体会到:喜爱一个事物时会有多种表现,有时会将注意力都放在它身上,有时会称赞它,还有的时候想把它据为己有。继而追问:你觉得灰雀会喜欢怎样的爱?为什么?通过这样的辨析,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对问题的思考更加深入与全面。

(四)课堂作业巩固运用所学知识

1.写字。

2.完成课堂作业本。

五、板书设计

《灰雀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